[分享]孔子廟

分享你的旅遊日記照片,國內外旅遊經驗分享園地。

版主: yeasonth, 台客老爹

頭像
神秘人物
 
文章: 113
註冊時間: 2004-01-18 10:27 pm

[分享]孔子廟

文章神秘人物 » 2005-02-02 8:59 pm

臺南孔子廟是全省唯一立有泮宮坊的文廟﹐但坊與廟之間已被南門路劃開,改由額題「全臺首學」的大成坊出入。

歷史簡介:
臺南孔子廟是明鄭時期鄭經採用諮議參軍陳永華的建議,於明永曆十九年乙巳(西元一六八五年)動工,翌年歲次丙午完工的聖廟。創設的地點在當時的承天府鬼仔埔。建築物以祭祀孔子的先師聖廟為主體,旁設明倫堂,以設學延師,舉賢取士;不僅成為臺灣地區創建最早的孔子廟,同時也開啟了臺灣儒學的先聲,敢又稱「全臺首學」。 康熙二十三年甲子(西元一六八四年)四月,臺灣初入清朝版圖,分巡臺廈兵備道周昌及知府蔣毓英,鑑於明鄭草創的聖廟形制簡陋,各捐銀百兩,加以修建,並改稱「先師廟」於是廟貌煥然,大別於前。其後迭經修建,康熙五十一年壬辰(西元一七一二年)冬﹐分巡臺廈具備道陳璸又大規模修建,內容除了大成殿、啟聖祠外,在櫺星門左右,改置文昌祠、土地祠;外設禮門、義路、大成坊及牆垣。明倫堂前兩廊分到六藝齋;明倫堂後建教官薢舍及齋廚,東邊則建朱子祠,孔子廟總算規模初員。 乾隆四十二年丁酉(西元一七七七年)知府蔣元樞捐修大成殿、東西撫及五王殿。因見良向奎閣高聳﹐放在巽方建坊,由泉州購石覓匠,精雕細琢後,連至臺灣組立,這便是現存的泮宮坊。光緒十三年丁亥(西元一八八七年)九月,臺灣議准建省,臺灣府更名臺南府,兩年後臺灣府學也改稱臺南府學。日本據臺後,孔子廟充當日軍屯駐所及公學校等,以致遭受嚴重破壞。民國六年丁巳(西元一九一七年)日人採解體修護方式就大成殿、明倫堂、東西康、崇聖祠、東西大成坊、禮門、義路、文昌閣、泮池以及浮宮坊加以重建。至於文昌祠、朱文公祠、明倫堂兩側廂房、萬仞宮牆及欞星門則不再復建。[光]廟明永曆十九年,當時鄭經接納諮議參軍陳永華的建議,在東寧天興州寧南坊鬼仔埔(即孔子廟現址),興建「先師聖廟」,旁置明倫堂,永曆二十年建築完成。清康熙年間,整修廟堂改名為「先師廟」,置台灣府學,懸康熙御書「萬世師表」聖匾於正殿中,往後曾數度修繕,大成殿也於清康熙五十八年改建成重簷歇山形式。到了清乾隆時,孔廟又漸傾圮,於是加以重建整修,可惜到了嘉慶與同治年間因大地震等因,廟舍逐漸破壞。日治後,廟舍一再被移作其他用途,直到1917年才進行全面整修。民國六十八年文昌閣傾斜無法再修,台南市政府遂以重建,於民國72年被指定為國家第一級古蹟。

特色:
現有的平面配置為二進兩廊形式,坐北朝南。第一進為柱廊式的大成門,又稱戢門,門的兩側分立名宦祠及鄉賢祠。第二進是獨立式殿堂帶露臺的大成殿,也是整座建築的主體,殿內主祀大成至聖先師孔子牌位,採用莊嚴肅穆的歇山重檐式屋頂。第三進為崇聖祠,左右與兩廂連接。兩廂由東西康和禮器庫、樂器庫組構而成。文廟左側與名宦祠相連的是入德之門,後便是帶單開間抱廈的明倫堂;堂的左後方,屹立善三層樓閣式的奎閣,一層平面為方形,二、三層則轉換為八角形,造型頗為特殊。



回到 旅遊資訊

誰在線上

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:沒有註冊會員 和 3 位訪客